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内容
索 引 号 M0910-691-2012-000009
失效时间 2012-05-09
发文机关 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标  题 2012年湖滨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时间 2012-05-15 10:57

2012年湖滨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05-15 10:57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4月26日在湖滨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湖滨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清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1年,既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四大经济板块、强力推进为民工程的总体思路,全力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区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6亿元,较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3亿元,增长19.1%,位居全市第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亿元,增长21.6%,税收收入占比达到90.6%,位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亿元,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6亿元,增长18.3%,位居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6元,增加2086元,增幅达到13.7%;农民人均纯收入7363元,增加1251元,增幅超过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34‰。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依据区情、着眼发展,深入开展了大招商活动。全区上下广泛动员,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驻点招商相结合,全力营造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浓厚氛围。公开招录专(兼)职招商人员,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常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开展招商,取得了丰硕成果,招来了一批投资额度大、关联带动强、品牌效益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如:投资30亿元的华创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投资20亿元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投资8亿元的万石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万邦海洋城、投资10亿元的泰祥汽配物流园等项目正在洽谈、即将落地;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和宏江龙街大型品牌的招商工作已经完成。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1.5亿元的三键炭微细球形铝粉、投资1.5亿元的清源风电场二期、九华纺织二期等14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金三角建材物流港、瑞通汽车城、卓越线束、腾飞汽车城、鑫宏纺织器材等24个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37个,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8个,计划总投资8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36万美元,增长62.1%;外贸出口总额超过600万美元,增长50%;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4.2亿元,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持续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城市面貌不断改善
积极做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努力改善人居环境。首先是千方百计加快既有项目进度。刘家渠和田家渠累计投资超过11.5亿元,刘家渠涉及的回迁户已入住新房,田家渠涉及的城市居民分房工作基本结束;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主体已建成,丹尼斯百货和其他商业客户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同时,其他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扎实推进,相关遗留问题积极稳妥解决。其次是积极谋划好两轴线一中心①改造工作。市六次党代会后,我们按照上级要求,承担了全面负责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提升功能,完善设施的要求,聘请北京清华设计院对两轴线一中心区域范围进行高水平规划,为今后的全面开发、科学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三是打好和平路一期(大中海以东、上阳路以西、宏江广场以北、和平路以南)改造攻坚战。在市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指挥部的坚强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以及中国水利水电十一工程局等产权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发挥主力军作用,抽调300余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精兵强将成立17个工作组,充分发扬能吃苦、会攻坚、重服务、讲奉献的优良作风,宣讲政策,服务群众,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在短短四个月内,完成了该区域涉及的800余商户、800余住户的动员搬迁工作,打了一场和谐拆迁的漂亮仗。同时,开创了河南省走司法程序依法拆迁的先河,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高度评价。
(三)加快实施三产富区战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围绕城市搞服务,服务城市谋发展。以打造核心商圈、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为主攻方向,以引进品牌名店为重点,全面促进三产服务业繁荣发展,三产增加值突破31亿元,增长12.8%,对税收贡献率超过7成。全年共实施三产项目30余个,总投资148.5亿元,增长64%。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成功引进了三门峡国际工程机械PM综合体、华创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高端三产项目,填补了我市和周边地区的空白;以金三角建材物流港、三门峡汽车城等为代表的大型专业市场和以万石仓储物流中心为代表的大型物流项目的建设和落地,进一步提升了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引进品牌名店。以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和宏江龙街(金渠路商业步行街)等为平台,积极引进知名品牌、大型商场、连锁经营等新型零售业态,丹尼斯、大地院线、五星电器、永乐生活电器、豪享来、永辉超市等连锁品牌也将相继落户我区。三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沿黄旅游开发和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积极开展中流砥柱景区项目招商,大力发展城郊休闲旅游项目;上阳苑仿唐一条街建成投用;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大幅增加,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9.3%。
(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杨家沟至北梁段以坝代路工程、杨家沟和侯家沟村涧河桥工程,侯桥至侯家沟3.2公里涧河治理工程全面完成。优化环境优质服务。设立窗口办,认真落实两个零接触。搞好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品牌建设和银企对接等活动。全年上报用地报件14批次558.5公顷,帮助企业办理各种审批事项267项;帮助企业融资3.1亿元(不完全统计)。培优育强初见成效。以培育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企业、增加优势产品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有进有退机制,优胜劣汰,提高企业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兴河石油、成义电器等8家企业进入省级中小企业信贷扶持小巨人企业行列,昊博化工、维康食品等15家企业进入市级小巨人企业行列,河洛中密度板公司列入全市规模效益20强企业,思睿科技、中天实业列入全市20个高成长企业行列。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3亿元,增长25%。由我区企业自主研发的4项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9.1%。
(五)稳步实施农业特色区战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蔬菜、畜牧、林果和水产养殖、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的规模和效益明显提升。花椒、核桃等小杂果种植超过5000亩,高庙花椒基地初具规模;新(扩)建南鹿坡万头猪场、富村种猪场等一批龙头养殖企业,全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规模养殖场分别达到10个和58个,畜牧业产值突破1.4亿元;发展黄河鲤鱼养殖300亩,填补了历史空白;新建蔬菜温室大棚150栋,发展小拱棚蔬菜1050亩,蔬菜产量达到4000万公斤,交口富村、会兴东坡、崖底陈宋坡3个蔬菜种植基地被确定为市区直销对接蔬菜基地;食用菌种植从无到有,规模超过200万袋;新增苗木花卉1500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超过1万亩,果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超过2万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九龙眼骨干坝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2个村级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全部完成;辖区的县、乡、村道路好路率达到80%;建成一池三改②户用沼气1000户。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农业经营机械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9个,建成杨家沟、南梁、王家岭、贾庄4个沼气建设服务网点,土地流转面积比重超过20%;扎实做好畜禽防疫,深入开展以瘦肉精为重点的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城区畜产品质量安全;扶贫工作持续好势头,完成440名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六)不断深化为民工程,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投入资金3450万元,建设改造校舍,更新教学设施,城区区属学校基本改造到位,农村学校合校并点全部实现,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继全面解决城市区属学校供暖问题之后,又及时解决了农村寄宿制学校供暖问题,寄宿制学校校车配备、供暖设施、餐厅及宿舍建设均走在全市前列,达到全省一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启动,建成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正式获得批准,异地新建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实施三百工程,狠抓初中毕业返乡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对考入大学的困难学生救助力度持续加大,高、中招上线率分别提高3.9和5.2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乡群众均参加了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参合参保率达到100%;新农合筹资水平大幅提高,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1%,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区财政负担了参合农民个人应缴纳的一半费用,新农合提高筹资水平、提高报销比例、降低群众负担的目标如期实现;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迈向深入,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实现了村卫生室统一设置、业务统一管理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区医院与市第二人民医院置换工作进展顺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随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养老保障在我区首次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全区城乡60岁以上老人均能按月及时领取养老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实用技术培训300余场(次),受益8000余人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超过56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5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00余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超过3400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发放救助金133万元;残疾人各种补贴政策全部兑现到位,服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特困群体救助救济体系初步建立,弱势群体突发困难得到有效解决。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如期完成,文化资源实现全面共享,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文化大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6场(次),送戏下乡、电影下乡完成564场(次)。
(七)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按照网格化管理、流动式服务、制度性保障、规范化运作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发案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健全完善群众工作体系,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要敏感时期没有来自湖滨区的干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坚持勤拉网、细排查、除隐患、保平安,切实抓好食品、建筑、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各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环境保护等工作,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八)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18件,政协提案92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和行政行为监督等制度,推进了政府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效果显著,荣获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区称号。继续深化两转两提③活动,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深入实施。认真执行《廉政准则》,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2011年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回顾本届政府任职的五年,我们在应对危机、抢抓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中奋力开拓,在服务大局中积极作为,在构建开放富裕和谐宜居新湖滨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谱写了湖滨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来,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深入研究政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凝聚共识、完善思路,确立了牢记第一要务,把握‘两个统筹’,科学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四大经济板块’,强力推进‘为民工程’的总体发展思路。实践证明,适合我区实际,切合群众期盼,已经成为全区上下共同实践、共同遵循、共同推动的行动纲领。
五年来,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6亿元,比2006年的18.4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14.4%;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比2006年的1.5亿元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超过预期5个百分点;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6亿元,比2006年的11.1亿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超过预期20个百分点;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2亿元,比2006年的14.9亿元增长2.5倍,年均增长29%,超过预期15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17316元和7363元,分别比2006年的9173元和3464元增长近一倍,年均分别增长14%和16%,超过预期3和9个百分点。
五年来,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支撑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共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83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9个,已建成投产54个,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实现了从亿元以下到10亿、20亿以上的大跨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5倍,是2007年以前总和的3.3倍。实际利用外资7669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引进省外资金40.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争取各项政策性资金15.2亿元;全区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达到49家,外贸出口累计完成近3000万美元,对外开放水平达到历史新高。
五年来,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城中村改造实现突破,城市形象和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动迁居民超过2000户,搬迁企业30余家,拆迁面积37万平方米,腾出土地410余亩,累计投资16.2亿元,建成面积23万平方米;社区建设成效显著,35个社区全部达到省定示范标准;全区城乡规划面达100%;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219.2公顷,耕地保护面积5320.9公顷;高庙黄底、磁钟寺庄、交口杨家沟、会兴王官4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全面建成。所有行政村和64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成功创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连续八年夺得三门峡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
五年来,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科教兴区深入人心,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100%。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场所实现城乡全覆盖,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我们先后荣膺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区、省级人口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区、河南省科普示范区、河南省和谐示范城区等称号;连续四次被命名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连续两届夺得国家级平安建设长安杯;积极配合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同时,统计、档案、质监、环保、工商、史志、老龄、残疾人、扶贫、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以及消防、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步,呈现新面貌。
五年来,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民生累计支出12.5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5倍,占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56.9%,占比提高6.9个百分点。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制逐步建立,实现了自愿参保、老有所养;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从无到有,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后顾之忧;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参保面不断扩大,参保标准连年提高,城乡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敬老院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靠的是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倾注着全区人民的心血汗水,汇聚了社会各界的贡献付出。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群和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区人武部、消防和武警官兵,向在湖滨区投资创业的有识之士,向关心、支持湖滨区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
五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四大经济板块;必须始终把推进为民工程、实现利民惠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实事、惠民生、暖民心;必须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抓手和载体,营造环境,借力发展;必须始终把站位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作为基本要求,在融入和服务中树立形象、赢得支持、拓宽空间;必须始终把务实重干、求实求效作为必然要求和职责所在,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提供坚强保障;必须始终把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作为基本准则,规范行为,清廉节俭,履职尽责。
成绩值得肯定,头脑务必清醒。在五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科技研发水平高、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依然偏少;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机制、体制、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与加快发展的矛盾还没有很好解决;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进取意识、工作作风与新形势还不相适应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抢抓机遇、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三门峡市实施三大战略定位、四大一高④战略步伐加快,我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战略部署,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政策机遇,更加沉着地应对各项挑战,主动作为,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懈努力。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市实施四大一高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两个统筹,科学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四大经济板块,强力推进为民工程,努力构建开放富裕和谐宜居新湖滨。
目标是:
奋斗五年,让湖滨综合实力更强。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
奋斗五年,让湖滨发展质量更优。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建成三门峡市商业中心、黄河金三角地区著名城市休闲商业区和河南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奋斗五年,让湖滨城乡环境更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等控制性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积极配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宜居城市。
奋斗五年,让湖滨人民生活更好。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完善,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今天的湖滨,又站在了一个基础坚实、前景广阔、群情振奋、蓄势待发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团结拼搏,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宜居的新湖滨,必将展现在全区人民面前!
三、2012年政府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加剧;随着国家鼓励投资和消费的政策相继到期,房地产调控力度持续,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逐步明显;国内外市场波动和国家宏观调控对我们的影响来得迟、影响深、走得慢。当然,四大一高战略的深入实施,组团式城市发展和中心商务区⑤的加快建设,也为我们带来了难得机遇。因此,我们更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努力用加快发展来破解各类矛盾和问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0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年,要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切实办好六件为民实事,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
(一)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1、扎实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抓规划。积极配合上级相关单位,抓紧组织完成两轴线一中心的规划编制,为下步改造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奠定基础。
抓推进。刘家渠改造项目二期5栋楼全部交付使用,启动三期4栋楼建设任务,年度投资达到2亿元;田家渠改造项目13栋住宅楼建成交付使用,宏江龙街5月份交付商户进行装修,年底前全面营业,回迁安置房8月份具备入住条件;大中海商业部分全部建成营业。全面完成和平路轴线一期改造各项扫尾工作,搞好项目包装和招商工作,年内实质性开工。
抓突破。重点抓好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区⑥、黄河公园等建设涉及的家王庄、韩庄和上村等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工作。家王庄、韩庄上半年完成搬迁,上村和其他涉及区域择机实施。
抓机制。进一步梳理总结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三个最大化与和谐动迁的好经验、好做法,完善政策,固化经验,规范流程,形成一套科学完备、规范清晰、简便易行的工作机制,为做好今后工作提供指导、支持。
2、积极搞好大商贸建设
发展现代商贸业。一是借势发展。借中心商务区建设之势,努力拓展我区三产发展空间,提升档次和品位。一方面加快项目建设,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10万平方米商业主体年内基本建成,完成投资不低于6亿元;万邦海洋城力争8月份开工,年内海洋馆地下馆体主体完成,大型商业广场建设同步开始,完成投资2.5亿元;万邦国际工程机械PM综合体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抓好招商布点,围绕中心商务区规划,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争取我区更多项目入驻中心商务区,抢占发展先机。二是借机发展。借特色商业区建设之机,加快推进华创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加快和平路一期改造地段招商步伐,力争下半年掀起建设高潮;加快对核心商圈现有商业改造提升,引进品牌、增强活力,努力构筑富有特色、功能齐备、充满活力、有较强集聚功能和辐射力的特色商业区。三是借力发展。借大市场和大物流迅速发展之力,加快建设城区东部专业市场群。金三角建材物流港一期抓紧完成后期各项扫尾工作,5月份开业迎客;泰祥汽配物流园上半年开工建设;三门峡汽车城年内全面建成,努力打造黄河金三角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汽车配件集散地,尽快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辐射周边的现代化专业市场群。四是借需发展。借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之需,继续深化商业示范社区和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支持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托幼养老以及便利商店、中小超市和大众餐饮店等便民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紧紧抓住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服务城市、连通周边的物流服务业。在提升七海物流管理运营水平的基础上,以泰祥汽配物流园、万石仓储物流中心等新建物流项目为带动,整合现有物流企业、货运信息部和仓储服务业,加快提升黄河金三角物流园区建设水平,发展成为集物流仓储、商品配送分拨、集装箱中转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基地。同时,积极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促进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努力成为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地区的重要物流节点。
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围绕推动大旅游建设,在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中搞好服务、谋求发展,引进群众参与性强、游客喜闻乐见的项目布局其间和周边;积极推进一区两带、三园五村建设,上阳苑争创A级景区,打造沿黄和南山休闲旅游经济带,建设交口富村农业示范园、崖底苗木花卉示范园和会兴绿康生态园,发展岗上、新兴、王官、野鹿、大安等农家乐重点村,培育一批高标准农家乐,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围绕服务大通关,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通关服务、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服务业,积极引进大宗进出口商品加工项目和出口贸易企业;依托三门峡金融商务区建设,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推动信托、保险、基金、期货、证券等金融服务业发展,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依托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
3、全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编制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完成青龙涧河杨家沟以下河道治理和给排水、路网、电网、供气等配套工程,争取辖区内青龙涧河剩余河段早日立项开工。同时,抓紧做好山口河卢家店段治理工程各项准备,年内开工,力争两年时间全面完成,打造水清、岸绿、景秀的城郊新景观和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产业发展新平台。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领导联系企业责任制、服务企业工作联席会议等各项制度,继续坚持四个一工作法,坚定不移落实两个零接触服务承诺,进一步提升窗口办服务质量,鼓励支持企业家俱乐部发挥好作用,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扶持企业培优育强。突出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重点抓好企业进退机制的落实,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嫁接、改造、置换、租赁、兼并、资产重组、扩大规模等方式进一步盘活资源,提高园区运营效益。在抓好晶典玻璃、鑫宏纺织等在建工业项目建设,促其早日达产达效的基础上,着力在扩大企业规模上求突破,力争使弘奥生物、中赢橡胶等10个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45家;着力在提高运行质量上求突破,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技改和扩建力度,积极争创省名牌产品和市长质量奖,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6家;着力在增加科技含量上求突破,在高新技术上下功夫,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合作,建立省级技术研究中心。
4、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区建设
完善设施夯实基础。水利方面,全面完成寺庄南叉淤地坝和王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磁钟乡杨窑、寺庄,交口乡富村、杨家沟等4个村2万米管道铺设和渠道硬化任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500亩,解决3000人安全饮水问题。交通方面,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新修建槐树洼至新兴、工业园区内侯桥至杨家沟段道路,改建磁钟乡杨洼村至交口乡政府公路,改造农村公路路网结构47公里。新建户用沼气1460户。实施扶贫搬迁群众100户以上。
培育特色壮大规模。畜牧(水产)养殖业,新扩建规模养殖场3个;扩大会兴水产基地规模,不断提高黄河鲤鱼、鲶鱼产量和质量,打造湖滨特色水产品牌。蔬菜种植业,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稳定在16000亩和4000万公斤。食用菌种植力争达到300万袋。林果业,加快高庙乡万亩花椒、磁钟乡千亩核桃等小杂果发展。苗木花卉业,新增种植面积1000亩。
依靠科技强化支撑。筛选包装农业科技项目5个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培训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在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进一步加强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引进和开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培育品牌示范带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5家以上,辐射带动50%以上农户;加大三品一标⑦认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向精和优方向发展。
5、继续深化为民工程
深入开展联村蹲点逐户增收活动。进一步深化千名干部进万家活动,通过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积极帮助群众开阔眼界,转变观念,选定项目,抱团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在思想观念、致富项目、创业资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农民纯收入大幅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精神文明教育活动,塑造良好民风,推进农村和谐发展。
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规划,新建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重点抓好市四小等6所学校校舍改造,基本完成城乡中小学校舍改造任务;积极实施电教、仪器、图书更新提高工程,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区、乡(街道)、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实医务人员,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医院新建工程进度,主体年内完工;完成高庙乡卫生院改扩建任务;提升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保障能力和水平。
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继续开展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培训1万人次以上,使80%以上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400人以上,安置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00人以上,其中困难对象再就业2200人以上;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以上。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统筹抓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救助、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健全四保一助⑧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特困救助机制,加大救助力度。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⑨建设,努力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
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大投入,建设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向群众开放;统筹安排,深入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计划、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舞台艺术送农民工程,为城乡群众提供读书上网、看戏看电影等公共文化服务;整合资源,培育优秀文化企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成三门峡市南山文化艺术品市场,全省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到3家以上;突出主题,通过开展文明示范户、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和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征集等丰富多彩的塑民风文化活动,把塑民风活动引向深入、见到实效。
6、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机制。继续按照网格化管理、流动式服务、制度性保障、规范化运作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社会组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化拥军等民政社会管理体制,加大各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和依法治区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
切实抓好安全湖滨建设。坚持勤拉网、细排查、除隐患、保平安,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监督检查到位、隐患整改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重点抓好矿山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车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农机安全等专项整治,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围绕卫生城市、宜居城市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在城区落实门前三包、路长单位责任制;在农村组建专门管理队伍,建立村清扫收集,乡统一运输,日产日清的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秩序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抓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宜居城市做出贡献。
(二)切实办好六件为民实事
1、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加快推进交口乡和高庙乡两个四集中一改革⑩试点建设,抓好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等工作。
2、市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及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加大教育投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完成市教师进修学校迁建主体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3、医院新建工程及乡村(社区)卫生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医院新建工程进度;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强人员培训,积极与市级医疗机构合作,提高医疗水平。
4、完善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规划编制;侯桥至杨家沟段4公里河道治理、9.6公里路网、朱家沟桥、310国道高压线路改线以及滨河花城至东贺家庄村漫水桥段和朱家沟至杨家沟段往南河堤两岸给排水、天然气等工程建设完工;北梁桥、朱家沟电厂桥开工建设。
5、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加大相关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加强失地农民(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筹资1000万元设立湖滨区为民工程帮扶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使全区有创业愿望的农民群众及时得到贷款资助,帮助他们兴产业、创家业、干事业;进一步完善金渠路商业步行街创业一条街、金三角建材物流港创业市场运行机制,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
6、提高新农合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惠民水平。提高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230元提高到290元;提高报销标准,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提高报销比例,参合农民在区、乡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免费参合,区财政全部承担参合农民个人应缴纳费用;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财政补贴执行最高标准,养老金足额发放到位。
(三)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创新
借力发展、借势提升是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宝贵经验和不竭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发扬光大;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是借力借势、破解难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关键性战略措施。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开放意识。始终以包容合作的姿态、海纳百川的胸怀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排外、不挑剔、不歧视,为我所用、助我发展,只要对我们发展有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破坏环境资源,不管是谁引进,不管什么人介绍,不管其所有制形式是什么,都一视同仁、热诚欢迎、周到服务。强力招商引资。继续深化全民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有机结合的招商机制,研究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规律,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四大一高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围绕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区、黄河公园建设带来的契机,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多、产业链条长、品牌影响广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继续坚持区级领导分包制、联席会议制、联审联批制等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切实为项目落地、建设、运行营造和谐、宽松的好环境。同时,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强化督察督办、目标考核,出实招、办实事、促实效,扎扎实实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运营、早见效。
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抓改革,破解难题。深入实施以四集中一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和农业体制改革,按照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有序转移的原则,搞好试点,创造经验,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用好方方面面的政策,努力破解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素制约,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抓创新,增强活力。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尤其是民生建设,在确保民生保障和投入主体利益实现双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事业由政府投入一枝独秀到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百花盛开 的良性转变,进一步解决好土地、规划、资金等瓶颈制约,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设保障更有力、机制更完善的内外部环境。同时,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稳妥推进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法治观念。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履职的始终,努力做到依法合规、权责统一、程序完备、便民高效。强化制度约束。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规范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主动接受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求实求效,建设责任政府。树立胸怀大局、心系群众、履职尽责、求真务实的浩然正气,提高公信力;树立决策科学、落实有力、奋发有为、雷厉风行的蓬勃朝气,提高执行力;树立敢于突破、善于运作、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昂扬锐气,提高行政效能。
规范透明,建设阳光政府。积极实施廉政风险防控工程,确保权利规范运行、工作廉洁高效、部门风清气正、干部健康成长。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廉洁从政,建设廉洁政府。继续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廉政教育,深入开展督廉、述廉、评廉活动,营造廉洁从政的浓厚氛围。认真执行《廉政准则》,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提高修养,永葆纯洁,管好自己、管好家属、管好身边工作人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令人鼓舞,未来五年,目标催人奋进。神圣责任,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人民重托,鞭策我们不懈努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心,务实重干,锐意进取,求实求效,努力建设开放富裕和谐宜居新湖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①两轴线一中心: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中确立的以建设路轴线、和平路轴线和黄河路商业中心两轴线一中心为重点的区域。
②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院)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③两转两提: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
④三大战略定位、四大一高:把三门峡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定位,强力推进大交通、大通关、大商贸、大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
⑤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地处市区、陕县城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之间的连接地带,将向南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是我市依托高铁南站、按照两大三小的要求倾力打造的城市新中心,将成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的商务高地。
⑥特色商业区:特色商业区以和平路为中心,主要包括经一路以西、甘棠路以东、文明路以北、黄河路以南区域。具体布局为一心、一轴、三区、六街,即:建成三门峡乃至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商圈;和平路核心发展轴;西部城市综合体集聚区、东部大众生活街区、南部城市游憩休闲区;和平路名品名店一条街、黄河路精品服饰一条街、文明路特色商品一条街、公园路休闲娱乐一条街、茅津路黄河金三角特色小吃一条街、金渠路风情商业步行街。
⑦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⑧四保一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
⑨两个体系: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⑩四集中一改革: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社会事业相对集中、加快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