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滨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4月16日在三门峡市湖滨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政府区长 乔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湖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湖滨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湖滨的奋斗目标,锐意开拓、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抗疫情、战汛情,倾力守护人民安全。面对多轮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扛牢疫情防控主城区责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统一指挥下,全区上下闻令而动,1000余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近5000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昼夜坚守,32万湖滨人民和衷共济,奋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累计开展核酸筛查58万人次,接种疫苗73万人次,守住了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零发生的重大战果。面对近40年来的最强秋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近500名党员干部在黄河沿岸等重点部位巡守,上千名应急救援力量在险情之间奔波,疏散救助群众1700余人次,实现了防汛金标准,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新答卷。
二是抓项目、强支撑,发展动能不断集聚。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动三个一批,实施重点项目101个,完成投资66.2亿元,39个项目投产达效。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湖滨科创大厦开工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3个。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开展,492名干部分包联系1336家企业,发现解决问题144个,帮助三味奇、朝阳科技等14家重点企业贷款3.2亿元,1364家小微企业获得线上信贷支持9.8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全面推进,审批服务实现一表告知、一次告知,事项完成率和要素完整度均达到100%。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全面落实,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费2.6亿元。
三是强龙头、铸链条,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制造业能效加速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9%,全市排名第一。易事特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大数据中心、交直流充电桩、储能和配套钣金加工等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值达到2亿元,战略新兴产业龙头日益成型。三星智能制造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锐意泰克获得工信部专用车生产资质,天康成套成功申报河南省级先进制造业首台(套)装备。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8个,完成投资5.4亿元。深入推进百园增效行动,依法处置问题企业8家,盘活土地656亩。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引进中昂集团商业综合体项目,全区服务业企业逆势新增871家,达到6373家,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11.9%。
四是拓空间、提内涵,城市更新提速提质。东部片区建设破题起步,启动对东、西贺家庄村房屋征收,搬迁居民1596户、企事业单位78家,南山大道项目进展迅速。旧城改造启动13个片区、8条道路贯通征迁工作,征收居民5957户、企事业单位149家,创历史之最。护佑生命、拆违治乱取得重大战果,拆违面积177万平方米,占全市拆违总数的70%以上。改造老旧小区123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9万平方米,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41个,惠及居民3万余户。槐树洼排洪工程建成投用,多年来的泥水入城问题彻底解决。整治隐患窨井盖637个,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更有保障。
五是夯基础、促增收,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坚守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建设乡村振兴项目35个,完成投资4603万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958万元,贫困群众稳定就业3420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巩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富村千亩蔬菜基地全面建成,玉露香梨、富刚扁桃认证绿色食品,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厕无害化改造率85%以上,打造变废为宝、美化家园试点村7个,建成省级传统村落1个、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示范村6个。
六是筑基底、育生态,绿色发展阔步前行。全面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建设三门峡大坝黄河文化产业园,大禹文化公园开园迎客,万亩药木园建成投用,中流砥柱博物馆、沿黄铁路文化公园、角古东商业街、中药材科普基地、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质控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整理梯田达到2万余亩,修复矿山700余亩,基本完成矿山损毁土地恢复治理。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大坝至湖陕界段在全市率先贯通。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完成造林9500亩,森林抚育8100亩。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细微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继续实现五降一升。
七是补短板、惠民生,群众福祉更有保障。扎实办好14项民生实事,投入资金1.5亿元。突出抓好稳岗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299人。社会保障待遇提标发放到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持续扩大。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城乡学校全面实行5+2课后延时服务,对每个学生每月补贴服务费60元。荣获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成区医院与市二院置换,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崖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市唯一省级推荐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
过去的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铆足发展干劲。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全年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350余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件、政协提案155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连年保持100%。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财政资金监管,持续压减三公经费,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统计、史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科普、档案、黄河河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2021年的工作,是本届政府拼搏奋进、跨越赶超的生动缩影。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一仗接着一仗打,一锤接着一锤敲,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较好完成了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湖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
这五年,战略布局在拼搏奋斗中愈加清晰。在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创下的发展条件、确立的发展思路、奠定的发展布局基础上,区委、区政府科学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特别是去年,湖滨区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新一届区委把准战略定位,着眼长远发展,擘画了打造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湖滨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沿黄、东部两个片区建设重心,明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改造提升、产业发展三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实施十大行动的具体抓手,为湖滨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思路格局,凝聚了强大合力。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项目建设、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各条战线上干事创业、善作善成,练就了过硬本领,锤炼了过硬作风,锻造了过硬队伍,形成了队伍在事业发展中成长、事业在队伍成长中发展的生动局面。今天的湖滨区发展目标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干劲更加充足!
这五年,综合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94.3亿元提高到317.8亿元,年均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70亿元,年均增长11%。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36.8%提高到57.3%。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减税降费6.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万余户,总量突破3.1万户。
这五年,产业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开创新局。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为代表的重点项目22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6个,完成投资248.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1∶40.3∶57.6。服务业能级不断提升,万达广场、丹尼斯、梦之城等商业综合体繁荣发展,核心商圈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从58亿元提高到183亿元,年均增长8.1%。工业转型发展实现突破,以易事特现代储能装备制造、锐意泰克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制造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都市农业更显特色,打造了高庙花椒、黄龙蔬菜、富村扁桃等一批农业品牌,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9个。
这五年,城乡面貌在扩容提质中焕然一新。统筹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征收房屋面积439万平方米,腾退土地6011亩,建设安置房30万平方米,近3000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80%。完成210个老旧小区改造,28个片区供热二级管网改造,惠及居民4万余户。城市七大难问题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达到97%以上。城区及乡镇所在区域5G信号全覆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基础更加坚实,改善5.8万人用水条件,高标准农田占比提升至85%以上,村庄道路硬化率98%,农村公共活动场所亮化率95%,完成无害化改厕1万余户。
这五年,生态环境在保护治理中大幅改善。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河长制、山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41%、2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72.8%。境内河流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3400亩矿山全部恢复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面清零。完成造林3.7万余亩,森林覆盖率33.8%。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单位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这五年,治理能力在深化改革中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效改革深入推进,调整政府部门权责清单29家,取消调整审批事项128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建成湖滨区政务服务中心,28个部门1240项职能入驻,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在全市率先建成湖滨区网格化管理中心。积极推进国企改革,1.2万国企离退休职工实现社会化管理。整合成立湖滨国资公司,资产总额达到93.7亿元,累计融资56.3亿元,获得AA级主体信用评级。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全区47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
这五年,人民生活在共建共享中更加美好。民生领域累计投入5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2506户8503人全部脱贫,12个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725户2557人易地搬迁住上新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年均增长6.9%;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万人、3.9万人,医保参保率达到98.6%。民生短板加快补齐,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5所,增加学位2435个;湖滨区医院晋级国家二级医院,交口、磁钟、会兴三个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荣获全省首批省级免疫规划示范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荣获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是三门峡市唯一入围的县(市、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持续提升,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今天的湖滨区,发展更有质感,民生更有温度,安全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五年变化有目共睹,五年奋斗凝聚艰辛,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湖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湖滨区发展的建设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湖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恢复缓慢,社会投资意愿不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经济结构亟需优化,制造业支撑能力较弱,服务业发展大而不强、层次不高,农业发展规模偏小、特色不鲜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城市建管任务繁巨,社区治理等基层基础比较薄弱,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事业还存在明显短板;重大风险防范应急能力仍需提升;政府能力作风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情况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历史总是在继往开来中谱写,事业总是在接续奋斗中发展,梦想总是在创新实干中成就。今后五年是湖滨区质量变革、效率提升的动能再造期,是破障除弊、克难奋进的改革攻坚期,更是抢抓机遇、扬长补短的赶超跨越期。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区委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大突破,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奋力开创湖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力争站上500亿元台阶;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等高质量发展指标稳居全市前列。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在提升发展动能上实现更大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加快育主体、搭平台、聚人才,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型企业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梯次培育,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以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劳动者技能素质不断提高,全区持证人员占从业人员的60%以上。以财税制度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深化全面改革战略,推动国有资本持续良性发展,年融资能力达到百亿元以上,国资公司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以制度化开放战略为引领,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营商环境建设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综合评价走在全市前列。
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更大突破。坚定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建设以易事特为龙头的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打造百亿级储能产业集群;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装备制造、建筑材料、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跨界创新高位嫁接、提质发展。深化优势再造战略,重塑服务业发展优势,依托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平台,重点培育崤山路以南核心商圈,推动商贸购物、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升级,着力发展中介、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服务中心。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联通会兴古渡和三门峡大坝黄河文化产业园,融合沿线旅游资源,积极创建5A级景区,打造大河文明之旅精品文化线路第一站。
三是坚持内外兼修,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实现更大突破。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新区与旧城、建设与管理、里子与面子等协调发展,建设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定不移按照东部片区一年奠基、两年成型、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的总体目标,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业态布局和功能配套,全力打造现代化城市建设新样板。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尽快完成上村、梁家渠村、师家渠村棚改项目安置房建设,涉及征迁群众全部回迁安置。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老旧商区综合整治利用,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结合数字化转型战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深化四治融合,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四是坚持共同富裕,在乡村全面振兴上实现更大突破。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实施现代都市农业提升工程,全面推进蔬菜、林果、畜牧、花卉苗木等标准化生产,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产业,打造近郊乡村游憩地,树立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新标杆。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村集体经济营收能力达到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化,90%以上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标准。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乡村公民道德建设和移风易俗,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五是坚持绿色低碳,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更大突破。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转型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做好治污、降碳、添绿、留白四篇文章,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增长,黄河湖滨区段和青龙涧河水质稳定在III类以上,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提升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巩固矿山生态修复成果,强化湿地生态保护,保障黄河干流生态安全。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全面完成南山修复治理,筑牢城市生态屏障。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屋顶光伏整区推进,促进光伏发电与储能等领域高效融合,培育壮大绿色经济。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实现更大突破。落实法治崤函、民生福市工程,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发展水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量质齐升;义务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择校热等问题有效破解。建设湖滨职教园区,教师进修学校办学能力显著增强。全方位提标社会保障,基本医保、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区医疗卫生健康中心建成投用,所有乡级卫生院和95%的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标准。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育幼模式协同互促,区、街道(乡)、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切实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着眼本质安全,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加强风险防范、抢险救援、应急保障等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湖滨的奋斗目标,紧扣沿黄和东部两个片区建设,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改造提升、产业发展三项重点任务,实施十大行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万公斤以上,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促进项目提质提速、消费提档升级、企业健康发展,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
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进三个一批,抓好总投资304.6亿元的116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等10个东部片区项目,沿黄文化展示中心等13个沿黄片区项目,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63个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实施综合管廊一期等14个专项债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储备总量和质量,实现投资规模和项目质量双达标。
挖掘消费潜力。推进中昂集团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积极打造崤山路以南区域消费新高地。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持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激发住房消费潜能。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更新消费,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更好满足农村人口消费需求。
服务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1+3等惠企政策措施,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3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1亿元。持续推进政银企合作,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撬动更多资金注入。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对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力度,坚决清理涉企违规收费。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新增市场主体4000家以上。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入库四上企业48家以上。
(二)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易事特、天康成套、乐人家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森农业、丰基农业申报省级星创天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锐意泰克、三味奇、富刚扁桃申报市级企业研发中心,新增各类创新平台8家以上。推广创新平台+合作项目运行模式,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转化通道。建成湖滨区科技创新服务大厦,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培育高成长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申报省市重大专项、省级一流课题、揭榜挂帅等项目,开展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升至70%。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2%以上,新增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3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18家。
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用好人才科技政策30条、1+8人才引进系列政策,充分发挥易事特、中赛干细胞等企业异地研发中心平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人才飞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在湖滨区落地开花结果。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等重点产业和规划建设、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等重点需求,推动与高校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大人才+项目引育力度,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三)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构建制造业发展新格局。推进易事特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建设,着力引进产业配套,带动上下游企业入驻,力争储能产业营业额达到4亿元;加快银河新能源等项目建设,引导锐意泰克稳步扩大产能,打造以5G、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牡仙牡丹、三星智能、中原量仪等企业提质发展,加快甲基多巴项目建设。持续实施15个以上三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深入推进百园增效行动,科学编制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新建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加快天康成套等企业搬迁入园。
再造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发挥主城区优势,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积极推动万都国际大厦、金悦国风大厦等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好诚美冷链仓储物流中心、陈宋坡冷链物流中心、华为医药物流园等项目。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经济,培育无人超市、O2O商店等新零售业态,提高服务业整体层级和专业化水平。
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三门峡大坝黄河文化产业园,上半年完成角古东商业街一期、中药科普基地、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质控中心建设,年底前完成中流砥柱博物馆、中流砥柱研学中心、沿黄铁路文化公园主体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新热点。强化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对周边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会兴古渡段整治提升,深入挖掘利用黄河、白天鹅等自然风光、人文资源,开发创意农业、特色主题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
(四)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科学谋划城市布局,建好新片区、抓好旧改造,全力打造更具颜值、更显气质的魅力城市。
强力推进东部片区建设。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理念,尽快完成片区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南山片区房屋征收拆迁。加快南山生态修复治理,确保南山大道五一前通车,片区内路网等基础设施年底前建成,打造中心城区的绿肺绿心。完善教育、商贸服务、房地产等业态布局,加快推进东部片区安置房建设,启动湖滨职业教育园区、崖底大厦、南山大唐翰林苑等项目。
高效推进旧城改造。尽快完成会兴片区、经一路片区257户居民和25家企事业单位征收工作。全力做好2022年征收搬迁工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道路贯通、安置房区域征收清零。妥善处置问题楼盘,加快区建安置房进度,上村二期、梁家渠安置房6月底前具备交付条件,师家渠安置房建设取得突破,努力让群众早日回迁。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全力保障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项目建设,打造共享开放的人文水岸,商业汇聚的服务轴带。强力推进东环路建设,打通城市发展脉络。纵深推进护佑生命、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完成95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1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补齐社区治理短板,深入推进拆墙并院,完成25个社区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推动老旧小区居民自治,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创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增高标准农田1000亩,确保蔬菜产量稳定在5500万公斤以上。坚持园区化、融合化、品牌化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认证绿色食品3个以上,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恒盛食用菌、丰禾农业等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等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推进3个乡国土空间规划和36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PPP项目,硬化提升农村公路10条,新建污水处理站5座,无害化改造农厕1100户以上。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百日会战十大行动和变废为宝、美化家园行动,全面推进拆旧复垦,保持田园风光,彰显乡土特色,勾勒美丽乡村新图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守底线、抓三有、可持续、促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脱贫户和三类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两个高于、两个提高。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分批抓好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着重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由全面脱贫向共同富裕迈进。
(六)持续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活力,以更宽领域开放抢占先机,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一门一窗、一站一次、一网一键、一制一章服务。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资监管职能,增强国资公司等市场化运营能力,打造信用等级高、运营效益好、盈利能力强的现代化投融资平台。理顺区、乡两级财税体制,实现乡级干部与区直干部工资待遇同步发放,保障基层正常运转。优化区、乡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激发乡级抓项目、促增收的潜能动力。
兴起招商引资热潮。落实湖滨区招商引资《投资指南》和《奖励办法》,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项目库和企业名录库。全面推行二分之一工作法,精准围绕东部片区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建设等重点方向,综合运用资本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努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社会效益好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年签约额超100亿元。
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提升事项网办率。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商业纠纷化解力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市辖区前30名。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信用承诺事项范围,争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市、区)。提高财政直达资金精准性,让更多政策资金和社会资本流向企业,帮助实体经济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七)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健全治理体系,严守环境底线,增强碳汇能力,以生态含绿量体现发展高质量。
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统筹谋划保护与开发,加快黄河流域(湖滨区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三门峡水库清淤试点项目,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拓展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清源行动,推动七里沟废旧矿区光伏发电站、滑雪场等项目建设,巩固矿山治理成果1500亩。建立完善黄河流域危险废物排查清单,强化生活垃圾、农业面源、畜牧养殖等污染源治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加大道路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汽车尾气治理力度,推动细微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双控双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省定目标,水生态环境和土壤环境持续稳定。加快建设无废城市,试点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居民生活垃圾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突出抓好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等项目建设。
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系统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加快推动重点企业环保B级以上达标全覆盖,新增A级或引领企业达标8家以上。推进200兆瓦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完成新造林3000亩,森林抚育8000亩,打造绿化示范点6个。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八)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一老一小一青壮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稳岗就业和防失业等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200人以上。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程,建立五业联动机制,全年技能培训71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750人。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
强化完善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做好困难群众、残疾人、困境儿童等保障救助工作。围绕一老一小,加快发展普惠公平、安全可靠的社区养老托幼服务,启动湖滨区公办托育服务中心建设,建成1个区级养老服务中心、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2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崖底、斜桥、上村、梁家渠4所幼儿园及上村小学建成投用。扎实做好双减工作,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湖滨区医院、三门峡康复养老综合医院、湖滨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高标准建好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快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强化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八五普法,严格执行失信惩戒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成果。持续推进扫黑除恶、禁毒整治、反电信诈骗等工作,健全常态化专项打击违法犯罪机制,密切跟踪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九)全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决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坚守外防输入防线,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扎牢四个口袋,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依法防控、人人防控。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加强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转运、医疗救治、社会免疫等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络,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燃气、非煤矿山、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领域风险防范,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推动双预防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全覆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建强应急救援队伍,强化五预有机衔接,常态化开展防汛等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开展三零单位(村、社区)创建,最大限度把风险隐患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落实风险防控机制,持续开展政府债、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重点行业不暴雷、隐性债务不新增、三保支出不断链。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推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人防、史志、红十字、慈善事业等再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形势呼唤新作为。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确保各项工作一贯到底、落地见效。牢记使命强化实干担当。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锤炼五个过硬、提高七种能力,打造务实担当的实干政府。严格执行13710工作制度,把一线工作法和马上就办事不过夜作为政府效能建设的主旋律,提高行政审批质量,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加快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理,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矢志不渝加强法治建设。全面落实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司法、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确保政府决策经得起法治考量、体现民意取向。持之以恒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持续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真正做到过紧日子,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支持创新、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打造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湖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5+2课后延时服务:义务教育学校每周一至周五开展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
十大行动: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项目建设和三个一批、工业提质增效、第三产业提升繁荣、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组织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民生改善、平安建设十大行动。
四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
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化: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乱扔;清理垃圾、污水、塘沟、违建、杂物、残垣断壁;实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双碳战略: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1+3: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惠企纾困工作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和《支持小微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若干措施》《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的实施意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人才科技政策30条:《三门峡市进一步激发人才和科技新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包含的30条人才科技政策。
1+8人才引进政策:三门峡市印发的《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若干意见(试行)》以及《三门峡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实施办法》等8个办法。
O2O商店:用户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后,线下享受服务。
百日会战十大行动:利用100天时间开展绿化提质、农村道路系统改造提升、重点结合部整治、整村提升示范、污水及垃圾治理、户厕改造质量提升、拆旧复垦、拆违治乱、村庄门户点亮、制度建设等十大行动。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三类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
两个高于、两个提高:市域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脱贫群众与当地农民的收入比例、脱贫地区农民与全市农民收入比例持续提高。
二分之一工作法:将二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招商引资,二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日常事务及其他工作。
双控双减: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五业联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联动。
四方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
四早要求: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四个口袋:国际航班、陆路口岸、冷链物流和中高风险地区。
五预: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
三零: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打印- 上一条:2023年湖滨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下一条:2021年湖滨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