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三湖政办 > 内容
索 引 号 M3001-0003-2022-0017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11-14
标  题 湖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湖滨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三湖政办〔2022〕9号
发布时间 2022-11-28 15:32

湖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湖滨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1-28 15:32     字体:

湖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湖滨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湖滨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11月14日    

湖滨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动我区乡村建设工作,根据《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三政办〔2021〕30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科学编制乡村规划,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完善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确保乡村建设行动开好局、起好步。到2025年,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有条件的村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二、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乡村规划。2025年底前,构建完成国土空间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优化城乡用地布局,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保障乡村用地空间,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引导村庄建设行为,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有序管控村民自建住房建设。注重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明确各地乡村风貌塑造方向。保障规划有效实施,从严把控乡村规划水平和质量,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1.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质量监管和农村公路安防养护工作,提高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达标率,提高农村公路列养率、建制村通客车率,提高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公路网络,全区47个建制村通达城市公交车和城乡客运班车,通畅率100%。

2.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开展供水规模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和管理市场化的农村供水四化工程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供水保障。2025年年底前,完成《湖滨区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建设任务,城乡供水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3.实施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配合市里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取暖用能中的比重。

4.实施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2025年年底前,实现乡政府所在地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农村固定宽带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持续提升。

5.实施湖滨区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区、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运转高效、多方协同、绿色创新的城乡物流体系,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6.实施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健全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农村房屋建设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2025年底前,形成完善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完成农村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全区农村房屋建设品质显著提升,建筑特色与村庄风貌初步显现。

(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乡村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1.实施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加强乡村学校建设,统筹城乡师资配备,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乡村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积极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2025年底前,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普惠性幼儿优化园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优化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办好三门峡市特殊教育学校,确保辖区特殊儿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社会化发展。2025年底前,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区、乡两级形成至少1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七个一达标。

3.实施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高质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进乡(涉农街道)卫生院提质升级、薄弱乡镇卫生院达标和公共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25年年底前,50%的乡街道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每个乡(涉农街道)卫生院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全科医生、2名高级职称临床医师。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45%以上,并普遍实行乡聘村用,50种以上常见病实现基层首诊,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达到70%以上。

4.实施区域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健全区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城乡低保保障水平逐步递增,所有乡(街道)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实体机构,儿童之家覆盖45%以上的行政村,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实现乡(涉农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

(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强化后续管护服务,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整体提升村容村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有序推进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2025年底前,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应改尽改,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建设标准,3个乡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50%以上的常住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湖滨区乡村建设行动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相关领导同志任副组长,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区政府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任务,成立行动专班,由区级领导任专班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点任务推进落实。

(二)抓好分类推进。科学把握不同地方变迁发展趋势,开展分类指导,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路子。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强化规划发展管控,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标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拓展提升类村庄重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率先建设四美乡村。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传统建筑、民风民俗保护,在保持原生态环境和村庄传统格局基础上有序推进村庄更新改造,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整治改善类村庄重在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搬迁撤并类村庄重在按照靠城区、靠乡镇、靠园区、靠景区原则进行安置,并妥善处理好搬迁后续问题。

(三)开展示范创建。聚焦黄河沿岸村庄,合力推动我区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优化样板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争先实现农村现代化先行区。开展市县两级沿黄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以双示范建设为引领,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谋划实施一批建设项目,全力打造一批特色亮点,总结提炼一批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让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干有遵循。

(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格局。强化资金整合、资源统筹,公共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力度,加大对乡村建设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加大一般债专项债额度争取力度,支持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建立高质量项目储备库。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和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涉农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持续扩大乡村建设领域社会资本投入。

(五)夯实部门责任。区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本行业、本领域乡村建设职责,研究谋划配套措施,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各司其职、共同履职、齐抓共管的乡村建设工作体系。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行动专班办公室所在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工作台账,推动建设任务落实落细。



打印